2024年12月1日,我校“沙漠胡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辅导员工作室带领2024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参观天津长芦汉沽盐场。
千年盐韵,匠心传承
在盐场历史馆,岁月的长卷徐徐展开。从古老的煮海为盐到明清的滩晒工艺,源远流长的盐业历史,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生动见证。同学们穿梭于文物与史料间,感受着古代盐业的辉煌,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卓越智慧,激发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与自信。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史料都似在诉说着往昔盐业的辉煌与沧桑。同学们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盐工们忙碌的身影,在海风与骄阳下,坚守着制盐的使命,这种坚守精神亦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品质的体现,进一步筑牢了同学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心中生根发芽。



古法新制,智慧交融
步入制盐体验区,大家亲手操作起古法制盐工具。那粗重的耙子、简陋的晒盐池,无不彰显着古人的坚韧与智慧。少数民族同学们与古老工艺的碰撞,激起了别样的火花。他们感受着先辈们的辛劳,体会到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不易,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同学共同学习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升华。



随后,现代化的001号制盐工厂映入眼帘。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电脑精准控制着每一道工序。从传统到现代,制盐工艺的巨大变革彰显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同学们惊叹于科技的力量,深刻领悟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励同学们为祖国繁荣努力学习。

海畔晨光,希望之航
最后,大神堂码头的海风轻拂着同学们的脸庞。这里,是天津每日最早被阳光眷顾的地方。极目远眺,海天一色,码头的繁荣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同学们在这里沉思、展望,不仅看到了自然的壮丽,更感受到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让同学们深知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浩瀚江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盐文化的探索,更让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收获了知识,也在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种子。未来,我校将继续搭建更多的平台,助力学子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茁壮成长,共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