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我校2019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圆满落幕

2019.06.03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活动丰富、多元、蓬勃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全校营造关爱自我、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按照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开展2019年天津市各级各类学校“5·25”学生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的通知》(津学心综〔2019〕4号)文件要求,于2019年4—5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主题为“良朋在身边 万里共翱翔”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

一、学子志高远,乘风放纸鸢

4月25日中午,我校2019年“5·25”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开幕式在文化广场举行。今年的心理文化节开幕式上,我们特别安排了放风筝的互动环节,早在两周前,翱翔心理社就召集各班心理委员开会,为各班发放空白风筝零件,各班同学领取后自行设计和组装风筝,在开幕式上一起争艳放飞。开幕式当天,各班代表早早就带着风筝来到文化广场,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放风筝,大家兴致盎然跃跃欲试,都希望能把自己班的风筝放的最高最远。测风、助跑、松线、扯线,看似简单的步骤,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灵活的技巧与十足的耐心,同学们看着一只只亲手制作和描绘的、代表青春与梦想的风筝飞上天空,大家都非常兴奋,都在比谁的风筝飞得高、谁的风筝飞得远,渐渐地,整个校园的人们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姿势,共同抬头仰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风筝在天空中展翅。

二、“剧”焦生活点滴,演绎多彩人生

今年我校的心理剧大赛从4月初就开始筹备,各系各班积极创作剧本,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真实心理状况。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和初赛,全校共推选出7个作品进行决赛选拔。入围的七个作品,贴近校园生活,聚焦学生实际,引人深思,内容涉及校园贷、网络直播、家庭教育、人际关系、自卑等诸多方面,学生演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并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镜像治疗技术、家庭治疗等多种方式演绎了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化解历程。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药检与医疗技术学生会创作的《知返》获得一等奖,翱翔心理社创作的《不忘初心》和1831助产创作的《青春斗》获得二等奖,1728检验创作的《诱惑的原罪》、18182创作的《救赎》、1807儿护创作的《良朋共翱翔》及1838康复创作的《曾是孩子》获得三等奖。

一等奖作品《知返》经过师生的共同修改、完善后更名为《心声》,代表我校参加了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心舞台 心风采”第十四届高校大心理剧大赛,并获得大赛三等奖。

三、以身为言,胜似有声

在全国助残日和全国心理健康宣传月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发展和心理融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三届大学生默剧大赛,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完成。初赛以评委分组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我校组织翱翔心理社同学精心改编和设计的参赛作品《人生》以第十名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决赛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进行,16支参赛队伍竞争激烈,我校参赛演员通过精致的妆容、精湛的表演、精美的舞美精彩展现出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人生阶段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丰富的剧情和肢体表演的形式让同学们既感受到非语言表达的魅力,通过无声的展演方式抒发内心情感,也让台下的观众在观看默剧的过程中舒缓压力,改善心理认知和情绪状态,达到舒缓情绪的效果。

四、镜头捕捉美好,活出真我风采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天津市第四届心理微电影大赛,鼓励参赛者自编、自导、自演具有积极力量的心理微电影,诉说生活中的故事,透过他人的成长经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成长,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发展自我并温暖他人。我校对此项比赛非常重视,学生的参赛热情很高,在学期初就开始了剧本创作和拍摄工作。报送到学校的微电影作品多数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状态等现实生活角度切入,从学生角度诠释了如何正确应对生命中的困惑和危机,传递了珍惜青春、珍爱生命的正能量以及坚持初心,追逐梦想的决心。最终我校推荐了18182护理拍摄的《救赎》和1850口腔拍摄的《遇见》两部作品。《救赎》讲述了医学生小龙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但经历了其他同学沉迷游戏致病和自己母亲的重病等事件后,小龙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并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渐摆脱游戏的诱惑,重新找到生活和学习目标的故事;《遇见》则是从朋辈辅导的角度,讲述大学生阿tree因为高考失利进入一所专科学校学习,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反而因为高考的教训在进入大学后奋发图强,但身边总有一些诱惑困扰他,通过与心理委员沟通,阿tree不仅自己意志坚定的坚守底线专注学业,还通过真诚的沟通把沦陷边缘的朋友一起带回正规,并共同进步的故事。

五、健青年体魄,铸阳光心灵

5月12日我校翱翔心理社素拓队伍代表我校应邀参加天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邀请赛。当天早上8点同学们就在北洋园校区心理素质拓展基地集合完毕,与片区其他院校以及天大本校多支队伍一起布置自己的展示区,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在主持人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幕后,运动员代表和裁判员代表分别进行了庄严宣誓,27支参赛队伍身着整齐的队服,喊着响亮的口号,高举队旗进行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团队风采展示。在随后的比赛项目中,欢笑声、呐喊声回荡整个素拓基地,“毛毛虫”、“旋风跑”“、同心鼓”、“袋鼠跳”、”挑战NO.1”等一系列项目有序开展。虽然中途下起了雨,但素拓赛场上同学们热情不减,大家在活动中奔跑、在汗水中品味快乐,更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提升团队协作、沟通执行、信任和合作等各项心理素质。为了体现心理健康的平衡艺术,本次运动会特别邀请了天津农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现场带来了慢生活园艺疗法体验活动。园艺疗法是将园艺与心理学相联系,通过园艺活动达到身心改善的一种心理疗法。在激情与活力迸发的素拓场上,安静的园艺活动与运动会产生了美妙的互动。最终我校代表队获得本次大赛“团队拼搏奖”和“优秀领队奖”,同学们既收获了团队合作的愉快体验,又留下了与兄弟院校同学满满的友谊和回忆。

六、诵读心声,共享阳光

今年市教委首次举办高校心理美文朗诵大赛,我校广播台的荣妍、陈镜竹和吕馨妍三位同学积极参加,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准备了心理美文《幸福是什么》,三位同学积极准备、反复练习,还邀请了学生会专门负责摄像的同学为初赛进行了视频拍摄。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未来我们将开展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打造更美好的心灵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七、绘青春梦,壮少年志

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增强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学子了解心理表达的多元化方式,体会视觉艺术的魅力,我校在今年继续举办“绘心声”心理绘画摄影比赛。今年上交的参赛作品较往年有很大进步,同学们对于心理画的认识也越发深刻,绘画的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现实问题,而且绘图精美、色彩丰富细腻,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健康向上,将心理感受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八、打开交流通道,提升教育水平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为提升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引向深入,在今年“5.25”活动期间搭建天津市优秀心理健康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展示心理健康教师风采,聚集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势资源,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工作坊,共享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成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非常珍惜此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报名参与各个工作坊的学习。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了8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参加了内观认知疗法工作坊、团体音乐治疗鼓圈工作坊、生涯三部曲生涯规划体验工作坊和心理危机的管理与干预工作坊,老师们在学习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工作坊,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流派和多种方式方法,给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未来也将把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和实践,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探索更多更好更适合我校学生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